首页--诚信聚焦

黄柏乡:努力打造渝东北生态旅游之乡

2016-01-29 14:41:57.0 出处:三峡传媒

正在建设打造的狮子岛旅游景观。

    静卧江中的狮子岛、雄奇幽深的熊家沟、向龙村古红桔主题旅游区……紧邻江畔的万州黄柏乡山水之间,旖旎如画,构成一道独特而韵味的剪影,渝东北生态旅游之乡的面纱也在一个个旅游景点的打造中,逐渐勾勒出具态的形象。

    现场 1

    熊家沟旅游区建设正火热

    在雄奇峻险的七星山左侧,有一幽深的山谷,被当地人称为熊家沟。衔接沿江路与山谷的,是一条6.5米宽刚刚完成硬化不久的宽阔景区公路。公路随着山腰地势盘旋而上,车行走六七公里,眼前呈现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,这便是此次采访的目的地之一——熊家沟旅游区。

    “现在路硬化之后,材料运输更方便,工程进度也将加快。这是刚刚运来的两船沙石,共6000多吨。”出生黄柏的企业家熊德才一边指挥着现场货车装载和挖掘机施工,一边向记者介绍起旅游区的建设情况。

    “熊家沟河道该起点于土楼水库,终点于长江汇合处,全长6公里多,有险滩、有激流,最险处落差有30米,山谷最宽处不过5米,最狭处只有2米,山谷内常年水流不断,天然地理条件适合开发漂流项目。”熊德才介绍,“目前景区广场、儿童乐园、沿河电瓶观光车道已经基本完工,而拦水坝工程、岩洞木屋特色住房等正在加紧施工。”

    据了解,熊家河旅游区,争取今年漂流项目试漂,届时,万州市民又将增添一处休闲娱乐好去处,家门口体验漂流的惊险刺激。

    画外音

    文化,是先人留给黄柏人的一笔宝贵财富;山水,是大自然赋予黄柏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。如何依托自身产业与自然优势,进行打造,让黄柏独具特色?黄柏乡正在行动。

    首先,黄柏乡依托黄柏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深挖文化历史,传承黄柏文化,为打造黄柏文化之乡奠定坚实基础。

    其次,依托金山寺、七星观、土楼祠堂、明月寨、巴阳峡等历史文化资源,围绕熊家沟漂流、古红桔核心园、狮子岛、七星观等旅游景点,打造“旅游黄柏”。

    再次,黄柏乡在巩固古红桔等传统产业的同时,重视和培育特色产业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。发展柑橘、柠檬、猕猴桃等特色产业,打造精品农业品牌。

    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黄柏乡党委提出并紧紧围绕“12345”发展思路,以五大功能发展区域战略为指引,坚持“党建工作求突破,产业发展上台阶,改善民生谋幸福”的工作思路,大力实施“文化黄柏”“产业黄柏”“旅游黄柏”“和谐黄柏”战略,努力将黄柏打造成渝东北生态旅游之乡。

    现场 2

    残疾五保户圆了新房梦

    这几天,59岁的黄柏乡金山村五保户熊德友心里暖洋洋的。原本,熊德友居住在金山村10组,独身一人的他,住在30多平米的土坯房里,2014年,居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,墙体出现了垮塌。

    建新房,是熊德友原本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“全靠现在政策好,村里告诉我,可以申请危房改造。”熊德友告诉记者,经过程序审批后,在政府的帮助下,他的新房很快建成了,圆了他的新房梦。

    熊德友的新房建在金山村2组的一条公路边,白墙黑瓦的小屋内部,设有两个房间、一个厨房、一个卫生间,设施齐全的新房让熊德友欣喜不已。

    见到熊德友时,他正在新房里忙活着帮忙收购红桔。由于紧邻公路之便,这里已经抢先被人租下成为红桔收购点。“一来可以方便附近村民卖红桔,二来我这里可以收取一点场地费,我在这打工也能有点收入。”

    “以前老房子离公路远,需要爬坡上坎,我脚本身走路不方便。”熊德友感慨:“现在搬到新房,门前就是大马路,赶场、买东西走路都方便多了。”

    画外音

    熊德友只是黄柏乡农村危房改造的一个缩影。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农村C、D级危房改造是以最贫困群众、最危险房屋为主要对象,以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、低保户、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为主要群体,是重点扎实办理的民生实事之一。

    近年来,黄柏乡大力实施高山生态搬迁,和C、D级危房改造、新申报高山生态搬迁安置点5个,在建3个,完工2个,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150人,近三年累计安置440人,改造农村危房108户,切实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。

    在场镇建设方面,黄柏乡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2015年新修滨江长廊1.4公里,登山梯道1.3公里,完成了场镇人行道地砖铺设。2015年,污水处理厂、自来水厂等也进行升级改造,对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修建,使得场镇功能不断完善,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
    同时,山坪塘整治和安全饮水建设等项目也得以落实。2015年黄柏乡完成黄柏、向龙、明月等村居人饮项目3个,整治山坪塘60口,村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5%以上,进一步保障了农田灌溉和饮水安全。

    现场 3

    路硬化了家门口就能卖红桔

    穿行在金山村2组乡间,沿途公路两旁一个个红灯笼似的红桔压满枝头。间隔不远便有一个红桔收购点里,村民黄小英正在销售红桔,虽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,但却并未影响红桔的收售。

    “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,这条路叫移民后扶路,以前毛坯路,一下雨路滑,收购的大货车就来不了。”黄小英说,“2015年12月硬化之后,原来的土公路变成了4米宽的水泥路,沿路的红桔收购点也多起来了,卖红桔就更方便了。”

    与移民后扶路同时完成硬化的,还有金沙路。金沙路是金山村连接沙田村的交通要道,这条交通线上,红桔树种植面积达2800亩。每年冬天,红桔成熟了,要运出去销售,这条路是唯一的通道。

    “以前为了保障冬天柑橘能顺利运出去,每年10月,村里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组织村民整修毛坯路,填平坑槽,方便大货车进村收购。现在路面硬化了,再也不用年年修路了。”金山村支书熊德顺告诉记者:“路硬化之后,以前金沙路只有2处红桔收购点,现在每天都有7、8个红桔收购点。路修好了,不但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,还解决了附近种植基地、养殖场的运输难题,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收购红桔。”

    画外音

    黄柏全乡有建卡贫困户443户、1287人,黄柏乡坚持“123456”扶贫工作思路,狠抓各项工作落实,实现了扶贫对象、项目安排、资金使用、措施到位、因村派人、脱贫成效“六个精准”目标。以扶贫攻坚工作为契机,累计争取扶贫项目30个。切实抓好贫困村产业发展,道路、水利、农网改造、环境整治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。

    在产业项目方面,黄柏乡投资480万元,改造柑橘、柠檬园区3080亩,蔬菜基地320亩,新栽植柠檬1740亩,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4个,产业覆盖贫困人口占32.4%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。

    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,黄柏乡投资560万元,完成沙田、三坪、金山等村村级公路硬化12公里,整修村组级公路3条17公里;投资175万元,新修人行路25公里。解决了4个村8个组37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,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,保证了农产品正常运输。

    工作亮点

    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

    2015年底黄柏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084万元,年均增速12.1%;农民人均纯收入10049元,年均增速15%;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销售总额达到2768万元,年均增速12%;农牧林渔业总产值达到10986万元,年均增速10%。完成全社会固定投资7517万元,年均增速25%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36万元,年均增长15%。

    产业发展效益突显

    2015年,黄柏乡在巩固柑桔、榨菜、劳务、畜禽等传统产业的同时,着力培育旅游、柠檬、渔业、猕猴桃等特色产业,走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道路。

    利用扶贫攻坚等工作契机,改造红桔园区、柠檬园区,不断加强低产林的改造,优化产业结构,提高农民收入。新培植种植大户5户。

    同时,以向龙村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,加快乡村旅游发展,狮子包、熊家沟开发有序推进,旅游公路、滨江长廊、登山梯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全面竣工。

    狠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

    2015年黄柏乡累计投入180万元,完成3个便民服务中心的改造和新建。坚持实施公共服务事务准入制度,切实减轻基层负担;深化群工系统运用,收集网上社情民意56件次,办结率100%;扎实推进“双联双网双值”工作机制,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。

    进一步深化城乡支部“手拉手”,帮助理清发展思路,改善基础设施,帮扶慰问贫困党员群众120人次。

    进一步深化干部群众赶场“面对面”活动,全年乡村干部走访群众2750户6380人次,召开民情议事会议72次3240人次,化解矛盾纠纷126件,解决突出问题32件。

    记者手记

    巴阳峡、七星观、红桔……黄柏乡历史渊远流长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黄柏乡党委、政府抢抓机遇,规划出清晰的发展思路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“黄柏一日游”的内涵将更加丰富,成为名副其实的渝东北生态旅游之乡。

    记者 张娱静 通讯员 张清 文/图

分享到:

您还没有登录,请 登录后再评论!  注册认证

评论

文字最少20字,最多4000字。

*验 证 码: 点击刷新 看不清?换一张!
 

   
>>更多

概况

暂无
>>更多

城市评价